人力资源管理师职称考试是经济专业技术资格下面的十大分支之一,初级经济师参加考试并成绩合格者,可获得相应级别的专业技术资格,由人事部统一发放合格证书,证书样本如下:
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和实务
(初级) 考试大纲
考试目的
考试内容与要求
第一部分 组织行为学基础
个体心理与行为。辨析人格、智力与能力、情绪与情感、态度与行为、价值观,运用人格特质理论、智力结构基本理论、情绪理论、态度形成理论、态度改变理论、自我价值定向理论等分析个体心理与行为。
团体心理与行为。理解团体和团体规范,分析团体压力下的个体行为,辨析团体凝聚力的作用和影响因素,诠释团体的社会影响,理解团体内部沟通和沟通的过程与方式,克服沟通障碍、实施有效沟通,分析团体决策的特点,避免团体极化和团体思维,运用团体决策技术实施有效的团体决策。
工作态度与行为。理解工作满意度、工作投入度、组织承诺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,分析影响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的因素,分析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的影响后果,辨析工作满意度的特点,理解工作满意度的主要理论模型,实施科学、有效的工作满意度调查。
第二部分 人力资源管理
人力资源及人力资源管理概述。理解主要经济理论、管理学、企业资源基础理论对人力资源的分析和论述,辨析人力资源的特性,理解人力资源管理产生与发展的历史,诠释人力资源管理的功能、作用、基本职能,分析中高层管理者的人力资源管理责任。
工作分析。理解工作分析的流程和各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,比较各种工作分析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,编制职位说明书,理解工作研究的操作流程,提高作业能力、减少劳动疲劳、实施安全目标管理、预防事故,诠释工作设计的目的及内容,运用工作设计方法实施工作设计。
招募与甄选。分析影响员工招募的主要因素,理解招募的基本战略,选择招募来源和招募渠道,根据招募程序实施员工招募,理解员工甄选标准,选择甄选方法,根据甄选程序实施人员甄选。
绩效管理。理解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的区别与联系,分析绩效考核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,设计绩效考核体系,选择恰当的绩效考核方法实施绩效考核。
薪酬福利管理。分析薪酬的构成,理解影响薪酬设定的因素,比较各种薪酬体系在设计流程上的差异,分析薪酬水平定位策略,开展薪酬水平和薪酬结构设计,根据各种奖励计划的特点设计奖励计划,理解员工福利的构成和作用,制订福利计划,实施员工福利管理。
培训与开发。理解培训与开发的目的和内容,比较不同类型培训与开发的内容和特点,选择培训与开发方法,设计培训与开发体系,开展培训与开发的需求分析,制订培训与开发计划,实施培训与开发,评估培训与开发的效果,对培训与开发进行监督和改进。
员工关系管理。实施员工入职、在职及离职管理,制定和执行企业规章制度,开展员工情绪管理和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,制定和执行员工援助计划。
第三部分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险政策
劳动法律关系。理解劳动法和劳动法律关系,分析劳动法的调整对象和我国劳动法的适用范围,辨别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、客体及劳动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,掌握劳动法的表现形式和主要制度,了解有关国际劳工公约。
就业与职业培训。理解就业服务、职业培训、职业资格证书制度,掌握国家有关促进就业、公平就业与就业援助、失业管理与职业培训、职业中介、职业资格证书制度、涉外就业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规定,处理就业与职业培训相关问题。
招用人员。理解法定用工形式、劳动合同、社会保险、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,掌握国家有关招聘、就业登记、录用、职工名册及劳动合同订立、参加社会保险、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规定,运用相关法律法规实施招用人员管理。
劳动标准与劳动保护。理解工作时间、工资、职工福利,掌握国家有关工作时间、休息休假、工资及工资支付、最低工资保障制度、职工福利、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、工作场所劳动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规定,运用有关法律法规处理劳动标准与劳动保护相关问题。
经济基础知识
(初级) 考试大纲
考试目的
考试内容与要求
第一部分 经济学基础
社会经济制度。理解物质资料生产和基本经济规律,辨别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和演化的主要阶段,诠释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过程,辨识市场与市场体系的基本功能,理解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区别和联系,辨别社会资源配置基本方式,理解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之间的关系。
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。理解商品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,诠释货币产生的过程和基本职能,理解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和在商品经济中的主要作用。
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。理解资本主义发展的基本过程,辨别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,诠释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,理解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必然性和基本途径。
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其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。理解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其根本任务和目的,辨别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及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。
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其运行基础。理解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存在原因和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,理解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基本模式,诠释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基本特征和类型,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微观基础的内容。
社会主义经济的增长与发展。理解社会主义再生产的实质和特点,诠释社会主义产业结构的基本构成,辨别社会主义的国民收入,理解社会主义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,诠释在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主要内容,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特点和高质量发展的内涵。
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。理解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职能和实施宏观调控的必要性,辨别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、方式和手段,理解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及其综合协调的基本要求。
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经济的对外开放。理解经济全球化及其发展趋势,诠释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挑战与机遇,理解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涉外经济管理的必要性和意义,辨别我国涉外经济管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。
第二部分 财政税收
公共物品与财政职能。掌握公共物品的特征,理解公共物品融资与生产的制度结构,诠释市场效率,掌握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,诠释财政的基本特征,掌握财政的基本职能,掌握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内容,理解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的内容。
财政支出。理解财政支出及其分类的基本方法,掌握衡量财政支出规模的指标,理解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主要因素,掌握购买性支出的具体内容,掌握转移性支出的具体内容,理解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异同。
财政收入。理解财政收入的形式与基本分类方法,理解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主要因素,诠释政府债务收入的特征和衡量指标,理解政府债务的经济影响,掌握我国政府债务管理制度。
税收基本制度。掌握税收的含义、基本特征和职能,掌握税制要素、税收分类和我国现行税收法律制度,理解所得税、财产税的基本特点,掌握增值税、消费税、关税、企业所得税、个人所得税、契税和车船税的基本内容,理解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目标和主要内容。
政府预算制度。理解政府预算的基本职能,诠释政府预算周期,辨别部门预算,掌握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。
第三部分 货币与金融
货币制度与货币发行。理解货币的本质和货币形态的演变过程,诠释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与基本类型,理解货币发行与货币供给机制的内涵。
信用与金融中介。理解信用的内涵与基本类型,诠释金融中介的主要类型和主要金融中介机构的基本职能,辨别我国金融中介体系。
金融体系与金融市场。理解金融体系的基本内容,诠释金融市场的分类和基本功能,掌握金融工具与利率的种类和基本作用。
汇率与国际收支。理解外汇与汇率标价方法和主要影响因素,掌握国际收支及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基本构成。
第四部分 统计
统计与统计数据。理解统计、统计工作、统计数据,辨别统计数据的计量尺度,诠释统计数据的类型,理解统计指标及其基本类型。
统计调查。理解统计调查种类,辨别统计调查的主要方式,掌握统计数据搜集的主要方法,正确测度统计数据的质量。
统计数据的整理与显示。理解品质数据、数值数据整理与显示的基本方法,合理设计和使用统计报表。
数据特征的测度。掌握集中趋势的测度,掌握离散程度的测度。
统计指数。理解统计指数分类,诠释和应用加权综合指数,掌握统计指数体系及其分析方法,辨别几种常用的价格统计指数。
第五部分 会计
会计基本概念。理解会计的基本特征、职能以及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,诠释会计的基本前提,掌握会计基础和会计确认计量的原则,辨别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。
会计核算。理解会计要素和会计科目,诠释会计等式及复式记账法、借贷记账法的规则和特点,掌握会计凭证的基本内容和填制要求,掌握会计账簿的登记规则和方法,辨别财产清查的过程和方法。
财务会计报告。理解财务会计报告分类,辨别三种主要会计报表的内容,基本掌握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要求。
第六部分 法律
法的一般原理。掌握法的概念和特征,理解法律渊源的种类,诠释法律规范的种类和逻辑构成,诠释法律关系的种类和构成要素,辨别我国法的制定程序、法的实施和法律解释的内容。
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。理解法律体系和法治体系的概念,诠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构成,理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内容,掌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内容。
行政法基础知识。理解行政法的基本特点,诠释行政主体的法律特征,理解行政行为的特征和效力,掌握行政复议基本制度,辨别行政诉讼的基本原则。
民法基础知识。理解民法基本原则,辨别民事主体,辨别民事法律行为和特征,掌握代理、民事权利、民事义务和民事责任的基本内容,理解诉讼时效种类。
诉讼与仲裁法律基础知识。理解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程序,理解仲裁法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程序。
课程咨询
来源:中国人事考试网